English

数字图书时代的图书馆之恋

2008-09-07 17:50:00 来源:博览群书 张彬 我有话说

《图书馆之恋》,〔法〕让・马里・古勒莫著,孙圣英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24.80元

我第一次看到康熙皇帝敬惜文字的庭训,是在法国作家让・

马里・古勒莫的《图书馆之恋》一书的扉页上。康熙说:

字乃天地间之至宝,大而传古圣欲传之心法,小而记人心难记之琐事;能令古今人隔千百年观而共语,能使天下士隔千万里携手谈心;成人功名,佐人事业,开人凭据,不思而得,不言而喻,岂非天地间之至宝?与以天地间之至宝而不惜之,糊窗粘壁,裹物衬衣,甚至委弃沟渠,不知禁戒,岂不可叹!故凡读书者一见字纸必当收而归于箧笥,异日投诸水火,使人不得作贱可也。尔等切记!

让・马里・古勒莫很认同中国人敬惜字纸的理念。《图书馆之恋》就是作者在面对数字阅读时代依然深深眷恋纸质图书的情感记述。让・马里・古勒莫细致入微地讲述了纸质图书的故事,令人体会到纸质图书行将远去的一丝悲凉。

互联网时代对纸媒和纸本阅读的冲击前所未有,电子阅读至少在城市青少年间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在阅读媒介转换的时代,面对日益壮观的电子书籍和日益降低的读书门槛,读书人的心情自然非常复杂,古勒莫对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差别做了颇富感情的比较:一本书在手,读者可以掂量重量,查看装订,抚摸封面,翻开书页……纸质图书所呈现的种种细节,如书角的折叠损伤或完好无损,纸张新旧的颜色,都记载着它的经历。然而,屏幕上的书籍不能够触摸没有翻阅的快感,读者不再能感受到一册在手时的喜悦。纸质书籍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们也会衰老,先是白色,然后变黄,变得易折易碎,或者被蠹鱼啮咬,可能留下了一圈圈水迹晕斑,甚至被涂满污迹,或者有了斑点,如同人的风烛残年。当读者拿着带有时光烙印的书籍时,也许会从这种衰老联想到自己的衰老。而电子图书抹平了岁月的痕迹,淡化了每一本书的个性,也取消了个性化读者留下的阅读痕迹。好的藏书家喜欢收藏那些有生命的书,也就是那些曾经被人读过的书。一本被读过的书,我们可以从书页发黄生霉或书角的折叠损伤上看到它的生命历程。当我们拿到这样带有时光印迹的书籍时,也会随着它们走进历史。而那些从未被拆封过的新书,即使在书架上放了一百年,也像标本一样让你不愿意走近。没有阅读人气的书还不是书,“它没有像一本书那样被人喜爱过,吞吃过,以及消化过……它被保存得如此干净清新,成了一件装饰性或投机的物品”(《图书馆之恋》第10页)。

被埃及人称为灵魂的毒药与解药保管室的图书馆,似乎正在被信息技术推向衰亡。也许,终会有一天,购买一本书籍成了收藏一件物品,一件历史的见证。毒药和解药被赛博人(cyber)当作补药和泻药,作用于虚拟人生,只需一点点。这就是《图书馆之恋》的作者向我们述说的体验和感想,充满了对数字化生存的不信任。

然而,纸质图书馆真的会死亡吗?历史上,书籍的形式一再变化,从甲骨、简帛到絮纸,从泥板、纸莎草到羊皮……可无论形态怎样变化,也都保持着可触摸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意味它有自己的生命轮回,它经历印刷、装帧、成书、批阅、朽坏、虫蛀,乃至兵燹。我国历史上毁于火灾的著名藏书楼不胜枚举,世界上最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遭受了多次火灾,最后被阿拉伯人完全毁灭。今天,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诞生了,新的图书馆已经是数字图书馆,其纸质书的藏量还不及当年凯撒为用火摧毁亚历山大海军而引起第一次火灾时的三分之一。今天,尽管一台普通电脑就能装下当年一个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可屏幕上的“书籍”既无卷册,也无厚度,无法触摸,更无法翻开书页。数字化的页码没有纸张和油墨的气味,更没有被人翻阅过而留下的气息。人们阅读屏幕上的文字,却无法收藏字纸。今天,我们通过一张光碟收藏一百本书的信息很容易,却无法体验到收藏一百本纸质书籍的快乐。

喜爱藏书的人们去厂甸、去潘家园旧书摊淘书,绝不会收集可以无穷尽拷贝的电子书。他们在书摊上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书籍和热烈地讨价还价,享受着收藏和阅读的双重乐趣。他们也可能根本不去想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就会不由自主地要伸手去翻书问价。倘若经过自以为聪明的讨价还价,终于把它收入囊中以后,也许,他们会有瞬间的懊悔,因为这些钱本来计划买别的东西。此时把囊中的书拿出来翻阅,他们的悔意就立刻烟消云散。当他们再一次开心地抚摸封面、查看装订、阅读版权页上的文字,会产生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的快乐联想。就算已经很累,不再有精力马上细读内容,把它摆上书架时,他们心里也会想着:值!用一个现在没有也可以的东西换回了一本好书。

藏书的最初目的当然是阅读,但也不必是自己的阅读。一个好的藏书家不会因为自己读不懂或没有时间读,就把书拒之门外,他知道他的收藏必会遇到知音,也许是在眼前,也许是在自己死后的岁月,但他还是要倾心呵护着书籍,以免它们遭到厄运。《图书馆之恋》的作者对他的后人有着这样的希望:

我希望我的孙子,在他足够大的时候,更喜欢图书馆的开阔空间,以及与他所读的书籍的实际接触,他能够把它们夹在腋下一直走到桌边阅读,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几平米书房里的屏幕上阅读。他应该知道,一本书并非叠在一起的二维空间的页码,而是可以捧在手中翻阅的卷册。我还希望他的上衣口袋因为装的书太多而被挤变了形,他能够带着这些书,在公园树荫下的长凳上安静地阅读,偶尔抬头注视一位从身边经过向图书馆走去的女读者,心里想到:这才是生命值得经历的。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因为自己能够改变字体打印出标准格式的A4纸,就幻想自己是作家了……

(本文编辑:李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